恒温恒湿的育种车间、自动调节比例的拌料车间、灯光明亮摆放整齐的食用菌生长车间......这一切与传统食用菌种植场景有着天壤之别。经过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川公司)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簇簇小菌菇,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大事业”。
江西抚州市黎川县气候温和,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是食用菌天然源产地之一。该县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成为市场“江西菇”标准品。年,通过招商引进的祥川公司,采用智能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式生产鹿茸菇,成为黎川食用菌产业从粗放生产转向科技生产的重要标志。
“以前黎川每个乡镇都有农户种植食用菌,废弃的老房、牛棚,房前屋后的边角用地,都是养菇的场所,对食用菌营养料包的调制、消毒,生长过程的温度湿度监控以及消灭病虫害都是靠经验凭感觉。”祥川公司总经理杨*华说起当年在黎川种植茶树菇,感触较深。“如今种植的鹿茸菇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每天可采收4万包,近20吨鲜菇,加工后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记者在生产车间内看到,通过电脑输入程序,营养包用料按照严格比例投入拌料车间巨大的漏斗进行搅拌,搅拌完后通过流水线自动封装,进入蒸汽杀菌车间杀菌消毒。“这个车间是密封的,里面的空气经过无菌处理,医院手术台的无菌级别,确保营养包内没有有害细菌,保障接种后菌菇长势良好。”祥川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完后,又带记者来到一个密闭的房间外,里面有两名工人正守着一条流水线,消毒后从流水线上运送来的营养包在这里正集体接受“打针”。“这是我们的接种环节,利用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液体菌种,与传统的固体制种相比,具有制种成本低、制种时间短、菌种萌发快等优势,而且接种速度快,工人只需按键操作,每个小时可以接种袋。”
“现在一天的产量就相当于传统种植户每户一年的产量,企业总共多名员工,主要集中在后期的采收,前端生产环境只有几名员工,主要负责巡检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杨*华告诉记者,与传统食用菌种植相比,除了人员大为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外,食用菌种植的占地面积也大为缩减。企业目前占地亩,日产4万包,对比传统食用菌种植模式,产量这么大用地面积要在亩以上。“生产也更加环保!传统种植的营养包一用就是一年,收获完菌菇后没有再利用价值,被种植户到处丢弃。我们的营养包只用一次,供应量数目大且稳定,每天收割完的营养包都会被其他企业作为肥料收走再利用。”
资料显示,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鹿茸菇的种植、加工、销售。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厂区已建成投产,日产菌包4万袋,完成投资0万元;二期已开工,预计年6月底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鲜菇日产量将达40吨,属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鹿茸菇生产项目。
(来源:江西日报)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