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最近很烦恼。
小胖所在的行业是旅游业,也是这次疫情受影响冲击最大的行业,去年春节过完,却被动失业了,直到现在,又一个春节将近,失业一周年了,我在想旅游业的人失业了,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一般我们做一行久了,在决定放弃的时候,我仔细分析了下,无非就以下几个点:
1.情感因素---舍不得
2.积累了这么久,现在放弃---可惜了
3.别的我们做不来---年龄,学历,智商等等因素影响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否则我们可能得不得结果。比如,我们要的是一个安稳的,旱涝保收,相夫教子的工作。那这个除非你所在的行业或公司倒闭或垮掉,逼迫你去另寻出路,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必要做大的改变。
那如果是我们想寻求一种突破,达到我们想追寻的一种高度,或者我们想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想做或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逐一分析以上3项,情感可以帮我们提高吗?已经积累的东西能助我们实现愿望吗?继续积累是不是就有机会?概率有多大?如果我放弃原有的行业,我们有没有勇气把自己归零,从一个小白做起?
我们先不说疫情影响,疫情之前就好转行吗?
疫情之前弥勒也很纠结。
19年8月,米勒刚刚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转行之前的美好想象,在现实面前却迅速被击垮。“身边同事都面*肌瘦,很多人不按时吃饭、得了胃病。有位同事从国庆开始连续14天没休息了。”米勒坦言这份工作非常累。
但更深层次的打击,还是心理上的落差。大学毕业之后,米勒一直在北京某大型旅行社做计调,干了一年多。“很多广告的问题我不懂,但同事并不愿意和你讲,而是默认你就应该会。我原来也算个旅游目的地的专家,现在却是个小白广告狗。”
要不要回归旅游行业?这个问题对米勒来说很难抉择。放眼望去,当初大学里同在旅游管理专业求学的朋友,几乎都离开了这个领域。迷茫的雾霭,逐渐让米勒变得寸步难行。
扫码回复“转行”加入旅游转行交流群
离开?
“其实这份工作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米勒回忆,在旅行社工作初期,要从地理知识学起。一开始是做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比如上线产品、维护价格;后来也慢慢接触到跟销售、客人沟通。
“最初觉得有些客人很烦,所以就一直在吐槽。”米勒本以为自由行客人有很强的自主能力,但没想到那么懒。“当时有客人到了毛里求斯当地机场,想找地接社柜台。那个机场很小,但他转都不转就来问柜台在哪儿。其实我也没去过,当时就一脸懵逼。”
“但后来就觉得,虽然客人什么都不懂,但我必须是目的地专家,要对客人负责。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他们出境之后的救命稻草。”
逐渐熟悉岗位之后,米勒也开始发现这份工作的“有趣之处”:比如在与销售沟通时,计调要揣着“小九九”——因为计调的业绩按毛利计算,销售的业绩则按销售额计算。“比如一单成本价元,但客人想要90元;如果成交,销售就有90元的业绩,但我就赔了。”
无论如何,成长让米勒开始收获成就感,但她也很快看到了职业上的天花板。“计调就是上产品、处理订单、解决突发事件,还有后期结算。每天基本就是那样一些活儿。虽然有经验做起来就比较顺手,但都是一个套路。”
而“资深计调”的前景似乎也对米勒缺乏吸引力。“一个市场里有那么多计调,也就出一个经理和航司、酒店谈合作,其他人还不都是做基础的?”米勒坦言看到前辈们做着重复的工作、拿着低廉的薪水,有种“永无天日”的感觉。
而最终让米勒离开的关键,源于市场上的波动。“今年老东家欧洲产品的销售量不高、价格相对较低,比如有些瑞士的跟团游产品仅多元。我们的收入也就低了很多。”米勒说道,“这是个看天吃饭的工作。”
选择
事实上,米勒留在行业里的前辈们也在纠结于这一点。*是某大型批发商的计调经理,湖北人,入行已经8年。她赶上过旅行社风光的时代,但这两年电商迅速崛起、旅行社的利润被急剧压缩。“好像一天不如一天了。”
“以前销售那边的毛利率在10%左右,现在只能做到3%。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一定会亏损。”这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但和年轻的米勒不同,*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压力。
*的老公拓拔野,也是“行里人”。五年前,拓拔野原本的工作收入不佳,*就怂恿拓拔野进入“有油水”的旅游业,一直干到现在。
“早知道会变成这样,当初真不应该让他进来。”*提起这件事就很懊恼。夫妻双方收入的滑落直接影响了生活质量,柴米油盐样样都为难。
拓拔野所在的旅游公司从事批发业务,主要客户分布在东三省,拓拔野是负责美国专线,而境外长线这两年的销售情况十分堪忧。简单计算一下就能明白,一个美国产品的售价近2万元/人,而一家三口出行就意味着需要负担6万元左右的成本,有多少家庭承受得起?
“不是你想打价格战,而是客人逼着你打价格战。”拓拔野说道。
但这种局面最终的走向是什么?有一线销售兴冲冲地告诉拓拔野要放个特价——元/人,以为会被哄抢,但拓拔野心里清楚,现在的客人如果不把整条街的旅行社问个遍,是不会轻易决定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订单太容易被截胡。
眼看自己的收入一天不如一天,两个人也有过动摇的时候。“其实,也不是旅游业赚不到钱,而是看你怎么赚。业内流传的神话不少,但都不是拿得上台面的好故事。”
拓拔野的眼睛里似乎闪现出一道光,“听说业内有对双胞胎,分别在同业内两家互相竞争的公司里工作,每次都互报底价,让游客从对方的渠道走,赚到了钱就对半分,现在已经轻松地买车买房了。”
“先不说内心受不受谴责,就说领队这份工作——经常在外面跑,根本没时间照顾家里。我认识的那些经验丰富的领队,不是单身就是离异,没有家庭幸福的。”这当然不是*能够承受的代价。
折腾
米勒尝试过去打破这种重复,但没有成功。离开旅行社后,米勒曾来到某旅游UGC网站面试,申请的职位是新媒体——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被HR调到了计调岗。“虽然福利待遇不错,但我还是拒绝了。”
广告公司无疑是个非常新鲜的挑战,但短短4个月之后,米勒却已经对这个挑战“身心俱疲”。“我现在想回旅游行业,还是做自己可以handle的工作。”
这种折腾对*和拓拔野来说,显然成本要高昂很多——如果是几年前他俩都愿意拼一把,但现在双方要负担两个家庭,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
*坦言了自己的顾虑。“现在的领域我很熟悉,也很难被取代。如果离开,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明明一直努力坚持走一条路,谁知道有一天这条路却越来越窄。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没注意环境改变,结果就这样错过了回头的机会。”
“最开始进入旅游行业,是因为大学学的是这个,那时候就规划好了未来。以前寒暑假的时候,总是骑着车在北京城里转,觉得未来很清晰。”
这是*八年前的记忆。而现在,她已经不太愿意再去提。
是啊,作为旅游人,除了旅游,我们还能干些什么呢?
下面这些,就是我简单思考整理的结果,也欢迎大家的补充。
第一:办公室文员
整理客户资料,整理票据、整理会议记录、整理合同和行程,我就问下,哪个旅游人,在实习的时候,没有干过这事儿,做个办公室文员,是不是绰绰有余!
第二:销售
“祖国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做旅游的本身都是销售出身,相信这点大家都不否认吧,销售行业其实都是相通的,旅游销售做得好,我相信其他行业上手并不难,也一定能做好。真是感觉跨度大,有困难,可以卖旅游特产啊!对旅游人来说,肯定是得心应手,看看现在旅游人的朋友圈,是不是一夜之间都去卖了特产。海南线路去卖水果,云南线路去卖菌菇,西北线路去卖牛肉干,北京线路去卖了烤鸭,东北线路去卖了人参和鹿茸,西藏线路去卖了冬虫夏草,贵州线路去卖了酱香酒,江西线路去卖了浔阳楼的糕点,山东线路去卖了海鲜……这是不是不用怎么培训就能上岗了,而且保证你是自信心满满!
第三:美容行业
看到这个,大家千万不要吃惊,作为导游和出境领队,哪个没有去过免税店,哪个没有帮朋友带过化妆品,什么眉笔、晒红、肌底液,什么眼霜、香水、小黑瓶,我相信对品牌认知和对功效的了解,不比他们那些专业的柜台销售差。她们可能只是知道她所销售的品牌,可我们不一样啊,我们是所有的大牌,基本上全都了解。稍作培训,上岗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第四:管理人员
很多旅游从业者,本身已经是部门经理或者门店的店长,平时开个会,组织和活动,做个营销方案,难度应该都不是特别大。找个公司应聘,即便不能直接是管理人员,我相信当个储备干部,不是难事儿。
第五:保险
从事保险经纪人以来的体会
保险经纪人,从本质上是一份自我的创业
首先我个人认为我们一定要有独立的想法,独立的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要我们自己去分析和判断,另外确实是自己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能把保险这件事作为创业去投入,同时我们要做好承担失败的后果,万一没有成功能接受吗?
最后,要做好很久没有收入的准备(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一到保险行业,就开大单的情况),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力。
我从事这个行业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行业需要自己具备较好的自驱力,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整理力,还有我们要敢开口,另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心态一定要好,面对邀约失败或者面谈的失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心态,让他不要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信心。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个旅游公司自身都有很多的职能部门划分,除了我刚才说的,大家都熟悉的前台接待、销售、计调操作、导游和领队、门店经理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财务、法务、人事等等。我相信对每个旅游从业者来说,找到一份工作,也许并不难,但是让自己放弃干了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的旅游行业,却太难了,因为这里面有每个旅游人的故事、有每个旅游人为之付出的青春、有太多的舍不得!
放弃容易,坚持很难。
留下来沉淀的或许就是旅游人的品性和人生。
扫码回复“转行”加入旅游转行交流群
3亿老年旅游的需求和尴尬
抖音已成旅游业最大流量平台,下一步走向交易:年抖音旅行生态白皮书(附完整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