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吡咯类杀菌剂明星产品咯菌腈
TUhjnbcbe - 2021/2/25 2:01:00

咯菌腈的通用名为fludioxonil,商品名叫做CelestFS、Maxim、Saphire、适乐时等,主要应用于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作物方面,是一种安全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菌剂。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非内吸性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又名氟咯菌腈。其主要用于壳二抱属、曲霉属等引起的病害,可防治小麦网腥黑腐菌、雪腐镰抱菌等,特别是用于治疗灰霉病的效果尤为显著,是目前为止全球销量最大的种子处理剂之一。咯菌腈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由于其用量少、毒性极微且持效期长的特点被美国环保局评为零风险产品。

咯菌腈纯品是无色无味的晶体,其在,在70℃,pH5-9时也不会发生水解;25℃时溶解度:丙酮()甲醇(44)正辛醇(20)甲苯(2.7)水(1.8)乙烷(0.)。其原药的毒性比较低,经加工成为制剂后的毒性更加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实验证明,咯菌腈有效成分对藻类、水蚤以及鱼类有毒,对家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对人不产生遗传变异危害。

咯菌腈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与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进而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对灰霉菌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溶解灰霉菌菌体的细胞壁,并快速破坏灰霉菌细胞膜上的疏水链,氧化溶解作为病菌生命活动主要物质的蛋白质,破坏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破坏灰霉病菌的生物合成与生物氧化过程,此作用机理具有独特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咯菌腈与现有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触杀性杀菌剂,广泛应用于种子处理中,以防止种子带菌和土壤传播造成的危害。

咯菌腈具有许多优良特点:第一,低毒高效,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等许多病原菌都有良好的防效;第二,安全性好,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第三,持效期长,可达4个月以上,在作物根部形成稳定且持久的保护圈;第四,耐受性好,适宜条件下种子可被存放3年且不影响发芽率。但由于咯菌腈没有杀虫功效,所以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在田间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咯菌腈多为瑞士诺华公司新开发的吡咯类种子处理剂,有效成分是2.5%或10%的咯菌腈。大量试验表明,咯菌腈可以用于所有以种子繁育的作物种子处理,可以一药多用,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病害,且不与其它杀菌剂发生交互抗性,实际中常用单剂和复方咯菌腈悬浮液拌种。

(1)咯菌腈单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灰霉病的毒力最强,可以有效地防治灰霉病。试验表明咯菌腈对许多作物不同病害的防效优良,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用于防治粉葛枯萎病、花生茎枯病、棉花苗期病害、小麦纹枯病,提高花生产量,拌种后不影响作物出苗率,是安全高效的种衣剂。

(2)复方咯菌腈悬浮液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咯菌腈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使用安全等特点,但由于不含杀虫剂成分故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复方咯菌腈则是以咯菌腈为基料,针对不同病害的特点,加入高效杀虫剂或杀菌剂及其他辅料复配而成,它既保留了咯菌腈高效抑菌的活性,又具有治虫、健苗、安全的特点,是一种全新的复方种衣剂。并且,复方咯菌腈拌种比三唑酮安全性高,防效好,对作物生长和发育无不良影响。

2.在果品贮藏中的应用

咯菌腈作为一种新型的仿生杀菌剂,尚未在果蔬贮藏中大规模地使用,目前多数是对青绿霉等真菌性病害的防效进行研究。低毒低残留仿生化合物咯菌腈可以有效地控制柑橘绿霉、青霉病,可能解决柑橘青绿霉菌对噻菌灵、抑霉唑的抗药性问题。

3.用于防治马铃薯早期疫病

范子耀等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株早疫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测定了紫外诱导的15个抗咯菌腈突变菌株及其3个敏感亲本菌株对咯菌腈、异菌脲、腐霉利、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田间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对咯菌腈保持高度敏感,株早疫病菌对咯菌腈的EC50值在0.0-0.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μg/mL,相差34.87倍,呈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早疫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此外,咯菌腈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而与异菌脲和腐霉利之间存在正交互抗性关系。在田间药效试验中,50%咯菌腈WP施药量为、g/hm2时,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达8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药剂80%代森锰锌WPg/hm2和25%丙环唑EC37.5g/hm2的防效。表明咯菌腈可作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替代药剂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吡咯类杀菌剂明星产品咯菌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