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很多描述东北地区的文章,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地域特色,仿佛都是想通过自己,通过这个平台,把中国东北三省地区推向全中国,但即使是这样,完全不了解东北甚至抹黑造谣东北的人,依旧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在疫情之初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哈尔滨冰雪节之后疫情的大幅度蔓延,黑龙江逐渐位居第二成了紧随湖北的“小弟”而被中央点名“表扬”。这时,东北又成了除东北以外地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游走于各大社交平台的键盘侠们仿佛也嗅到了那个时期的一丝腥味儿而蝇奔蚋集,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宣泄着心中由于疫情封城出不去家门的郁闷难耐。东北再一次陷入了口水之中……
“东北人就是能装,一言不合就打架,像黑社会一样”,南方人口中的东北,充满了戾气,仿佛是落后的乌烟瘴气之地。
今年夏天,经朋友介绍,我有幸到距家三千多公里之外的广东工作了一个月,近距离感受到,原来在他们意识中的东北,除了黑吉辽的概念,其余的,依旧模糊不清。
“你们东北人是不是长得都是高大威猛的那种?“东北人都能打架吧?”“东北人是不是都老能喝了?”“东北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雪啊?”……言语中把对东北人的误解和自己无知的优越感暴露无遗,让我很是无语,除了说:“欢迎各位有空到我东北老家做客,老弟款待,我们顺便转转东北”我无话可说……然而这又来了“你们东北人参鹿茸貂皮是不是遍地都是啊?”我……???
不过话说回来,外人对东北有这种印象,我们自身也有原因。东北人够意思吗?那是必须的,但是,这个尺度拿捏好了是豪爽,拿捏不好,真的让人不舒服。就拿请客吃饭来说吧。朋友来了,一顿饭是必须的。如果这顿饭在家,菜不摆满桌子那都不够意思,甚至一部分菜直接上锅和盆,客人对东北有所了解还好说,没什么了解真的容易被吓一跳……吃饭过程中频频向客人碗里夹菜,不管人家吃不吃的惯或者是吃不吃的下,总之在大部分东北人的观念里,这就叫“热情好客”,仿佛就是反正我给你夹菜了添饭了,我的热情到了,吃不下就是你的问题了……要不就直接说“来自己家你就长点伸筷儿,别拿自己当外人”。搞得人家战战兢兢直蒙圈……如果这顿饭在饭店,那问题就更多了,作为东北人出去请客吃饭你总不能点四个菜吧,十个八个菜都正常,客人来了,下馆子总不能太抠门,东北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如果客人喝酒,那啤酒都是成箱上的,白酒都得论斤喝才显得够意思,你不喝就是你的不对了,所以因为吃饭喝酒出事的,东北,真的占一部分,饭桌上吃饭说话声越大就显得越热情也是很多东北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饭后,剩一桌子饭菜也是常有的事,很多东北人直接结账就走人,客人面前你总不能打包吧?那样多没面子,浪费问题就这样产生了……所以,东北式的热情的确可以成为东北的一大特点,但我们却不需要对谁都是热情对待,东北人之间,无论怎么热情,尚且都能被理解和接受,而对于其他人,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之后,加之热情款待和必要的尊重,会不会更好呢?面子,也不是仅仅要靠铺张浪费去支撑的。
所以,归根结底地说,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东北的发展严重滞后,教育、医疗、科技的发展远远比不上非东三省的许多省份。从东北的产业模式就能看出,东北的支柱型产业一直都是第一、二产业,至于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要扬长,却不要避短,而是改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