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几张东北的老照片发给了我,拿出一张聊聊。
那是老东北特有的一种鞋,叫“乌拉头”,是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小时候只看到车老板子穿,其他人没看穿过。
乌拉头一般用牛皮或鹿皮缝制,帮与底为一整块皮子,鞋脸带褶并有穿鞋带的耳子。《鸡林旧闻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用方尺牛皮,屈曲成之,不加缘缀,覆及足背。
鞋里的草,叫乌拉草。东北流传的三宝有三个版本,一个是人参、貂皮、灵芝草,一个是人参、貂皮、乌拉草,还有一个是人参、貂皮和鹿茸。冬天,不富裕的人家买不起棉袜子,就用这种草放到鞋里保暖。放进鞋里之前,草要放在石头或木墩子上面,用粗棒子之类的东西将草砸软,尽管这样,其实穿起来也不是很舒服。其实,乌拉鞋是因乌拉草而得名的。
在满人统治时期,乌拉鞋曾经非常流行,上至可汗贝勒,下至农工商贾都穿这种鞋。后来一种帆布面棉胶鞋也称为棉乌拉或胶皮乌拉。
那时,大多数人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我去的那个青年点,有两户人家,一家姓费,是个林场调度;另一家姓米,是食堂师傅,这两家都生了十个孩子,大家戏称他们班长。
那时的孩子好带,大人们基本不用操心,都是大孩子照看小孩子,谁家有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子,那大人们就更省心了。毕竟,让一个半大小子管弟弟妹妹,自己都不定性,实在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
那时,也没听到拐孩子的事,自己家孩子都养不过来,谁还会偷别人家的孩子。偶尔听到过“拍花”拐小孩的,大多也是大人吓唬小孩不要到处乱跑,也没真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