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这首《契丹风土歌》展示了千年前辽沈大地上契丹民族的快乐生活。平时我们总是喜欢说东北三件宝,人参鹿茸乌拉草,现在也有人把貂皮算作新三宝,其实在这片白山黑水间,还有很多内地没有的文物,作为满清发展壮大的起源地,这里的很多辽金时期文物也是全国独有。
最近两天,沈阳博物院直属机构沈阳故宫博物馆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件(套)辽金时期文物赴京参展,其中诸多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辽宝进京,炫动京城”。
这件辽宝将亮相于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的“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上,展期为12月6日到明年3月6日。
此次为首次大规模商借沈阳辽金时期文物藏品。在京沈合作的框架之下,沈阳博物院两大直属机构的诸多珍贵馆藏文物将首次亮相。
此次“辽宝进京”开创了沈阳文博史上首次大型直播的先河。数十万网友在网上围观了整个文物装车过程。据介绍,此次展览是严格按照国际文物运输标准来运送文物的,细节令人震撼。
整个文物运输环节由一家具有国际资质的专业文物运输公司承揽。所有辽宝均深藏于库房之内,需由院所专业人员提取、清点、交接。
运输公司方面已经事先根据每一件辽宝的尺寸、材质、器型特点,以专业板材打造好大小不同的内盒,每个内盒外均安装结实的金属提手,便于搬运。
每个内盒均内衬厚达三厘米的聚乙烯PE板。文物进盒之前,还需用专用的棉质纸层层包裹,入盒之后,盒体与文物的缝隙也需用软纸填塞,直到达到固定之目的。
盒盖以四枚超过10厘米的长钉封印。大大小小的文物内盒最后按照一定顺序再纳入一个大型的外箱,该箱体内部同样有厚达三厘米的聚乙烯PE板填充,再次加强缓冲。
最后,大型外箱被装入具有固定设备和软包装的集装箱车,车辆装有气垫、车箱内有恒温空调,全程监控,从而开启进京之旅。
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佩带白手套,精神高度紧张,轻举轻放,紧密配合,使整个流程臻于完美,百件辽宝安稳无恙。
从公元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到年完颜阿骨打创建的金代被蒙古所灭,雄据中国北方三百余载的辽金两代,在辽宁大地上留下了许多灿烂的历史遗存。
辽金时期,同属东京道的辽阳、沈阳地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经济和文化中心。
辽阳、沈阳两地以及周边出土的辽金文物,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此次赴京的件(套)辽宝之中,不仅有鸡冠壶、三彩盘等生活用瓷,还有花纹精美的铜镜、可爱有趣的冮官屯玩具瓷、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等,小到一只银耳环,大到佛教造像、经幢,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无不展现出契丹、女真的民族文化、地域风采和文明历程。观众可以从中直观地感受辽金历史,及北方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色,同时也领略到其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辉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