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乡美文化ID:gh_fdf」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启事
四季度征稿时间: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季度季赛评选初选时间:年1月9日
弃职回乡做鹿倌(散文)
文/汪厚明
弟弟在姊妹四人中最小,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的他,有着倔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十八岁那年他考取了财专,毕业后分配到某国企财务科工作,单位经济效益极佳,工资待遇在全市名列前茅,让人羡慕不已。可他一点也不守本分,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情况下,竟然抛弃了铁饭碗,回到家乡做起了鹿倌。
离岗后,他首先想到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带着火热的衷肠,把上班的积蓄带回了老家,一口气租赁了多亩荒山,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做文章。根据荒山适宜养殖和种植的特点,他初步决定朝这两个方向发展。到底是养还是种呢?俗话说:女人怕嫁错男,男人怕入错行,他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养鸡养猪多如牛毛,附加值不高,挣钱困难。种植果园或苗圃收效来得慢,做什么呢?他一次次地问自己。工作辞了,租金付了,时光一天天消逝,他心急如焚,仿佛一夜白了头。
为尽快上马,他一边外出考察学习,一边在网上搜集养殖资料,在许多养殖方面,他看好了养鹿。在他看来,荒山适宜养鹿,可散养也可圈养,散养的鹿具有野性,价格高于圈养。鹿全身是宝,属于高附加值,挣钱相对多些。但资金、技术、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却浮现在眼前。越想问题越多,越怕越不敢干。瞻前顾后,不是他的风格,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也做不成。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一锤定音,养鹿!那声音如春雷,响彻云霄,回荡山谷,振奋人心。
三月的春风,像催化剂,吹绿了乡间的山野。远离喧嚣闹市,地处铜南路旁的荒坡上,犹如一夜春风,吹来了人山人海。那些拓路,建房,制造围栏的师傅们,干得热火朝天。时光就像魔术师,在短暂的三个月里,就把荒坡变成了牧场。一条马路像巨龙横卧乡野,直达鹿场。一栋崭新的办公用房,拔地而起,就像花儿点缀在山坡上。尤其是环绕荒山的围栏,就像一道屏障,把山里山外分割开来,仿佛成了两个世界。
时光像流水,眨眼从春走到了夏,面对新建成的空荡荡鹿场,他睡不好,吃不香,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火速飞往东北,一下子买了10对种鹿。一路上,他冒着酷暑,乘着载满鹿种的大卡车,日夜兼程,不辞辛劳。累了在车上稍作休息,饿了在服务区买些零食充饥,然后继续赶路。高温下,他精心照料种鹿吃喝拉撒,经过一天两夜的煎熬,终于把千里之遥的种鹿,运回了自家的牧场。
养鹿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种鹿莫名其妙地死掉一头,过了几天又死掉一头。望着种鹿相继死去,他心似刀割,痛彻心扉。种鹿是牧场的基础,又是繁衍鹿仔创造价值的源泉,没有了种鹿便就没有了一切,这些道理他何尝不懂。如果继续,牧场该怎么办?越想越可怕,但他心里清楚,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弄清种鹿死因,以便对症治疗,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他彻夜未眠,火急火燎,再次飞往东北某高校,请来教授诊治。由于诊治及时,其余种鹿保住了性命。从那以后,他对教授敬佩得五体投地,还拜其为师,渐渐地自己也掌握了养鹿的技能。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一群新生的鹿仔相继出世。如果你去牧场,你会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身着工作服,手拎饲料桶穿梭于鹿群中。在他精心养护下,鹿仔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鹿仔渐渐长大,它们由鹿仔变成了鹿妈,在这块领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但你路过铜南路,向牧场望去,那些成群结队的梅花鹿,时而相互追逐,时而彼此嬉闹,闹得牧场尘土飞扬。那一幕幕,仿佛让你看到鹿的王国。
牧场由小变大,数量由少变多,现已发展成多头的牧场。随着企业逐步壮大,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他知道,要想干出名堂,必须扩大规模,树立品牌。起初以销售鹿肉为主,现对鹿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改革,着力打造品牌。把鹿茸,鹿血,鹿肉,鹿鞭,转化成商品。经过摸爬滚打,销路打开了,价格上涨了,利润增加了。光自己赚钱不是他初衷,他还成立了养鹿合作社,动员村民抱团发展。在他倡导下,周围村民养鹿蔚然成风。
为把企业做大做强,他借助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把养鹿和生态观光旅游融为一体。近年新租赁一个水库,盖了几栋木屋,拓展以鹿肉为品牌的餐饮业,围绕牧场植被花草、树木、果园,以及种葛……供游客垂钓,休闲、欣赏、体验和娱乐一条龙服务。如今效应显著,城里人冲着吃鹿肉,喝鹿酒,买鹿茸……蜂拥而至。游客多了,产品供不应求,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企业利润大幅上涨。
在一次全家团聚宴会上,我弟兄俩聊天,他说出刚创业的艰辛,天当被,地当炕,吃不好睡不香,那种滋味无法形容。就像《叹人生》歌中唱到的:疲惫不堪的时候只有影子在守候,痛了的时候也不敢泪流……那种压力,比山大,比海深。说着说着泪水润湿了他的眼角,但他很快破涕为笑地说,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在一旁的我,听着他的叙说,身不由己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默默地为他点赞。
轻飘飘的时光,一晃数年。如今的牧场,一改往常的寂静。尤其是节假日,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养殖场变成了欢乐牧场。望着欣欣向荣,人畜两旺的牧场,他那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浅笑。
审阅:高蕊
简评:成功的一篇记人叙事散文,把一位鹿倌艰苦创立养殖场的,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事迹写得很是感人。
终审:严景新
作者简介:汪厚明,男,63岁,安徽铜陵人,退休干部,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江淮时报》《大河健康报》及《铜陵日报》等。征文获奖十多篇。喜欢用作品陶冶情操,塑造灵魂,愿创作伴我一路同行,在悠悠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图书出版升级来袭!
国内书号、国际书号:汇集国内各级出版社国内正规书号出版,企业合作,价格优惠。新增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各大图书发行渠道。
现在国际书号越来越受广大作者的追捧了,出书价格低,出书时间比国内书号快上几倍,是大众人群出版最佳选择!凡在本平台代办国内外书号图书出版,赠送在平台免费推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