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鹿血甩茸救不了孱弱的咸丰皇帝性命,只因 [复制链接]

1#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病死,四儿子继位,就是咸丰皇帝。

此时咸丰皇帝只有十九岁,非常年轻。但他的天赋不足,一直体弱多病,面色萎*,腿脚又不好。御医们给出一个治疗办法,就是喝鹿血,为此,宫中专门饲养了一百多头鹿,可以随时抽取新鲜的鹿血,供给咸丰皇帝服用。

中医对于鹿制品的重视,颇有传统。对于鹿这种动物,我们的古人一直高看一眼,把它称为斑龙。中医理论认为,鹿性热而淫,得天地之阳气最全。所以鹿身上有许多东西可以入药,除了鹿血,还有鹿角、鹿茸等等。

比如《神农本草经》中就说:鹿茸,强志不老。《肘后备急方》中有一个方剂,用鹿角、鹿茸捣成细末,温酒送下,可以治疗腰腿之痛。

明清两代也非常重视鹿制品,《普济方》中提到一种鹿血酒,用生鹿血与酒混合,“服之令人血气充盛”。这里的鹿血最好是活血,刺出鹿角中间的血,兑酒而饮,效果更明显,还可以治疗肺痿吐血。

另有一种鹿血丸,使用鹿茸等十八味药材,依法炮制成药丸,可以治疗一切虚损之症。

到了清代,鹿制品的使用更加普遍,与咸丰皇帝同时代的人很注重鹿茸。据记载,太平天国的首领们喜欢服用药物,大肆收罗人参、高丽参、肉桂和鹿茸等,又派出奸细假冒商贩,到北方各地购买。但这些如果过度服用,也有危害,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的杨秀清,就因为滥服温补之剂,导致热毒上冲,一度双眼失明。

《广阳杂记》中提到一个名叫唐子腾的病人,症状与咸丰皇帝相似,有嗽疾,吐血一二日,后来服用山羊血,再用鹿角胶或者鹿茸,日服一剂,精神大好。

鹿制品终究是药物,千万不能滥用,而且鹿茸等药材的制备,需要专门的技术。一般而言,每年春天的二月到四月之间,是割取鹿茸的最佳时节。清代后期,俄罗斯人在海参崴附近建有大规模的饲鹿场,规模最大的占地达到方圆百里,场内养有二、三千头鹿。因为俄罗斯人不懂鹿茸的加工炮制,割取的鹿茸大多售卖给中国人,数量庞大。

鹿茸慢慢变成了清朝官场交际当中一种常备的礼物。《国闻备乘》记载,光绪初年,各地督抚到北京应酬,通常是献上三四百两银子。如果对方收下,往往要回赠貂褂一袭、鹿茸两角,算是礼尚往来。

鹿茸中的最上品,称为“甩茸”,制作方法很特别,也很费事。先要选择一头合适割茸的鹿,把它单独赶入一个圈中,许多人围在圈栅栏外面呼叫。鹿的生性敏感而躁急,自然会受惊奔跳,片刻不停。如此持续奔跑几个小时,这只鹿的体热达到了极点,其体纯阳。

此时,要由身手敏捷有力的人,跳入圈中,快速制住那头奔跑的鹿,用利刃割下鹿头,把它系到一根长杆之上。杆子有一丈多长,上面装有铁环和铁链条。鹿头系在链条的末端,由人在下面用力摇动长杆,中间随时换人,保证一刻不停。如此,鹿头被旋转几千几万下,精血完全注入到鹿角当中,灵活分布,无孔不入,无窍不通。

如果中间有过停顿,精血就会在某处凝滞,那里就容易生虫,而精血不到之处,元气不足,也就不算是上品。

这种说法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如此制作的鹿茸,价格自然更为昂贵。

回头说说咸丰皇帝,他在位多年,一直内忧外患不断。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杀向北京,咸丰皇帝匆忙逃到承德的避暑山庄。

在承德期间,咸丰皇帝精神涣散,加上宿疾、鸦片和没有节制的欲望,身体日渐衰竭,最后发展到咯疾大作。

此时御医们又想让他喝鹿血,但避暑山庄不是圆明园,仓卒之间哪里找得到合适的鹿?实际上,此时的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即便找到鹿血,只怕也难挽救他的性命。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皇帝因咯血而死于避暑山庄的寝处,时年三十一岁。

于左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