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腰痛肾阳不足证中成药大全及服用方法 [复制链接]

1#

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病主要见于西医学所讲的类风湿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结核、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囊肿、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附件炎等疾病,在以腰痛为主症时,均可参考本病辨治。

腰痛常常分为五个症候,有寒湿侵袭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和肾阳不足证五种,每种证型对应的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限于篇幅原因,这五个症候会分别介绍,今天先给大家说说肾阳不足证的中成药,

我们先来了解肾阳不足的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腰痛绵绵,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畏寒喜暖,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头晕耳鸣,阳痿滑精或月经不调;舌质淡白,苔白,脉沉细弱。以腰部酸痛、足膝无力、手足不温为本证辨证要点。治宜温补肾阳,健腰。

常用中成药:、补肾强身胶囊:

补肾强身胶囊由淫羊霍、狗脊(制)、女贞子(制)、菟丝子、金樱子等组成。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补肾强身,阳痿早泄。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注意事项:儿童、孕妇禁用。

2、桂附地*丸:

由肉桂、附子(制)、熟地*、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痿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服用方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丸,一日2次。

3、青娥丸:

由胡桃肉、补骨脂、杜仲皮组成,有补肾强腰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服用方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9克,一日2~3次。

4、加味青娥丸:

由补骨脂(盐炒)、核桃仁、巴戟天(制)、肉苁蓉(酒炙)、杜仲(炭)、乳香(醋炙)、没药(醋炙)组成,有补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肾经虚寒引起的腰腿酸痛、小便频数、小腹冷痛。服用方法:口服。一次丸,一日2次。相对于青蛾丸,加味青娥丸更适合寒性体质。

5、三宝胶囊:

由赤芍、丹参、当归、杜仲、龟甲(醋制)、何首乌、菊花、灵芝、鹿茸、麦冬、牡丹皮、人参、肉苁蓉、砂仁、山药、山茱萸、熟地*、菟丝子、五味子、玄参、泽泻等组成,具有填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主治腰酸腿软、阳痿遗精、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食欲不振。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5粒,一日2次。

6、三鞭参茸固本丸:

由鹿鞭(烫)、驴鞭(烫)、狗鞭(烫)、鹿茸、人参、枸杞子、山茱萸、杜仲等组成,有补气养血、温肾助阳、强筋壮骨的功效。用于气血两虚,肾阳不足所致身体虚弱,腰腿酸软。用法:口服,水丸一次.5~3克,水蜜丸一次.8~3.6克,一日2次。

7、至宝三鞭胶囊:

有补血生精、健脑补肾的功效。用于肾虚所致体质虚弱,腰背酸痛,头晕,心悸健忘,虚汗,畏寒失眠,面色苍白,气虚食减。服用方法:口服,小蜜丸一次盒;一日次。早饭前或临睡前用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儿童、孕妇禁用。

8、壮腰健肾丸:

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组成,有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服用方法:口服,大蜜丸一次丸,一日2~3次。壮腰健肾丸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就是治疗神经衰弱,如果肾虚腰痛,伴有失眠、焦虑的,推荐使用哦。

9、五味子丸:

由五味子(酒制)、肉苁蓉(酒制)、茯苓、菟丝子(酒炒)、车前子(盐制)、巴戟天(制)等组成,有滋阴补气、填精益髓的功效。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记忆衰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服用方法:口服,一次丸,一日2次。

0、蛤蚧补肾胶囊:

由蛤蚧,淫羊藿,麻*(干),当归,*芪,牛膝,枸杞子,锁阳,*参,肉苁蓉,熟地*,续断,杜仲,山药,茯苓,菟丝子,葫芦巴,狗鞭,鹿茸等组成。具有壮阳益肾、填精补血之功效。主治身体虚弱、真元不足、小便频数。服用方法:口服。一次3~4粒,一日2~3次。

以上就是腰痛肾阳不足证的中成药大全及服用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腰痛除了服用药物,也可以综合外敷药包、理疗、针灸、推拿等治理,并且需要加强腰背肌功能训练、注意腰部保养,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比较好的缓解腰痛的症状。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古人通过对人体自身某些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时气的出入、活动时随汗而出的蒸蒸热气等的观察,产生了对气的朴素而直观的认识,加之在气功锻炼中体悟到的气在体内的流动,于是在朴素认识逐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推测、联想、抽象和纯化,逐渐形成了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的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人体之气的来源、功能、运动规律和形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建立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古代哲学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但中医学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具体的气,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中医学的气理论有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的气概念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往期精彩回顾:

千古"气血双补方",只需4味药材,补气又补血,简单又实用

「中医名方」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强方组合,名不虚传

二十三种常用镇定安神中成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