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鹿场的故事一名北京69届知青的北大 [复制链接]

1#

本文节选自:《北大荒回忆录》

作者石庚尧

大家都知道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鹿茸是珍贵的药材,兵团要发展副业,看中了饲养梅花鹿的契机,我连由于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梅花鹿的饲养生长。决定在我连建立养鹿场。我连先期已派出北京一名女知青两名齐市女知青去吉林鹿场学习,还需要一名男性,除了学习养鹿外,还要学习鹿茸的加工、梅花鹿繁殖配种等技术。我又被连队选中了。

此时正值四月,我来到了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的第三养鹿场,开始了我的学习饲养梅花鹿的生涯。鹿场坐落在山沟里,这里的景色美极了。树木繁茂,草深林密,有成片亭亭玉立的白桦林、有满山的新叶初萌的柞树,各种不知名的植物遍布林间,绿草茵茵,其间点缀着五彩缤纷的叫不上名的野花,一派春意盎然的气象。

鹿茸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过去都是采取杀鸡取蛋的办法,猎杀梅花鹿,割取鹿茸。在这里的鹿场,经过多年的驯化,梅花鹿已经变成了家养,成了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梅花鹿的鹿圈有点像古代的原始木建筑,木板围墙分里外两层,足足有三米之高,所有固定木板的钉子,一律从里向外钉住,一来是防止钉尖伤鹿,更重要的是鹿从里面撞击后,木板不会脱落,只会更紧更牢靠。虽然梅花鹿经过多年的驯化,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野性还存在,跳跃能力极强,可以轻易跳跃一、二米高度,所以围墙要3米多高,鹿才不会跳出。

梅花鹿金*色的皮毛上布满了圆圆的白色斑点,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因此得名梅花鹿。梅花鹿警惕性很高,我第一次进到鹿圈时,只听得“唰啦”一声,所有的鹿都竖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什么命令一样,全一动不动地望着我,瞧它们整齐又敏捷的动作,真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殊仪仗队。

我大着胆子走进一只小梅花鹿,向它伸出一只手,表示友好,谁知又听得“涮啦”一声响,所有的鹿又都跑到了另一边,和我始终保持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而且又都竖起了耳朵,警惕的盯着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一时不知所措怎样才好,只得问同来的饲养员:“它们干吗全都对我竖起耳朵呀?”“梅花鹿生来就是一种胆小谨慎的动物,有很多凶猛的动物是它们的天敌,在森林里生活,全凭着那双灵敏的耳朵,一发现异常响动,就会逃之夭夭,才会免受猛兽的猎杀。使之可以生存下来,现在虽然是驯化圈养,这种警惕性始终保持着,一见到生人,就会立马显现出来。”饲养员向我娓娓道来。

从哪以后,我天天跟着饲养员出入鹿圈,慢慢地梅花鹿也就不再害怕我了,每天我学着饲养员的样子,给它们喂食喂水,和鹿群也建立了感情。

为了提高梅花鹿的体质,增加鹿茸的产量,除了圈养外,天气好时,还要外出放鹿,就像放羊一样,去林间放鹿,找寻新鲜可口的食物。

放鹿时,饲养员背着一个白帆布包,胸前挂着一个小哨子。打开鹿圈,一只只梅花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集中在第二道门门口,就像等待出发的大*。这时饲养员一吹哨子,把小红旗一举,所有的梅花鹿就像听到了命令,紧跟着饲养员的小红旗,有秩序的走出了最后一道门,向林间出发,煞是有趣。不一会儿,到了林间一片绿地,这儿水草丰美,柞树密布。饲养员再把小旗一挥,鹿群就散开了,各自寻找美味去了。饲养员告诉我说:“梅花鹿是有野性的,稍有动静,就会跑的无影无踪。一开始训练也是费了很大劲,每次给梅花鹿喂最喜欢吃的豆饼时,就在一旁吹哨子,挥小旗,久而久之,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哨响和挥棋子就会听话了,老老实实等着吃豆饼。

说着,饲养员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块豆饼,冲着一只小梅花鹿亲切喊道:”五号,过来!“我正诧异呢,看到一只小鹿蹦蹦跳跳的过来,从饲养员手中叼走了豆饼。

每只梅花鹿,也是都有名字的,只不过是刻在耳朵上而已,用专用的打耳机,在每只梅花鹿耳朵上打上不同的缺口,饲养员就凭着缺口,可以准确辨认出梅花鹿的编号,每个鹿都有自己的档案,记录着产茸量和年龄。在当年也算是科学化管理了。

梅花鹿是食草动物,和羊吃的植物差不多,嫩草叶、柞树叶等都是它们爱吃的,精饲料则是豆饼,还要适当喂些盐。

每年四月,就是采割鹿茸的季节,这时的鹿茸最好,是头茬茸,俗称“二杠“。饲养员根据每头鹿鹿茸生长的情况,制定割茸计划。割鹿茸时,几个饲养员把选中的雄鹿,单独隔离出来,分到一个小圈中,这是专门用来割鹿茸的地方。小圈的一头,是一个仅容一只鹿通过的通道,尽头有一个门,上面有一个小窗口。饲养员用鞭子将鹿赶进这通道,鹿就会把头伸出窗口,这时几个人拼命按住,用钢锯把鹿茸锯下来,然后伤口处敷上刀伤止血散,打开小门,鹿就会跑回大圈,采割鹿茸既要胆大也要心细,锯口不能过高和过低,否则都回影响下次鹿茸的生长。秋季还可以长出一茬,叫“二茬“,药用价值就不如头茬好了。

如果“二杠”不锯茸,再继续生长下去,就会长成三叉,药用价值就差些,但是产量高,总体上,收入大体相当。鹿场无权决定,都是由国家给下计划指标,严格执行各种鹿茸的采割,所有的鹿场都是国有的,在那个年代,是绝对不允许私人养鹿的。

鹿场的职工和饲养员,在这里都有家,基本回家吃饭。小食堂就为我们来学习的几个人做饭,有时场长也来吃,他家在城里。不在鹿场,做饭的大师傅,当年是镇里评剧团的角,因为是“臭老九,”全家下放鹿场改造。分配到鹿场做饭,他看到我年龄小,又是下乡的小知青,或许是同病相怜,对我格外照顾,总是在菜里多给加点肉,遇到鹿场杀鹿,鹿肉总要多给我留点,我十分感激她,常常感慨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呀!

除了学习饲养梅花鹿外,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加工鹿茸,锯下的鹿茸,不经加工处理,很快就会变质烂掉。

这里的职工老师傅手把手的教我,割下的鹿茸,首先要用抽干机抽净鹿茸里的积血,然后把鹿茸钉在一对特制的木架上,放在一口锅里进行叫“榨茸”,实际上就是继续排干鹿茸里的残留物和血水,这个工作极为重要,全凭经验来做,手要不停在在锅里均匀晃动,防止过热把鹿茸表皮脱落,时间不到,血水排不干净,鹿茸就会变质,无法保存,损失就大了,经过“榨茸”后,还有放到高高的风干楼上风干。当年鹿茸是论克计价,据说是和*金一个价位。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当时一只小鹿出生落地,国家登记造册,不管死活,就是元,也就是我不吃不喝一年多的工资呀。鹿场还加工鹿胎膏等药材,效益极高。

在鹿场时,严格纪律,任何人不可私拿一点鹿茸,如果犯忌,在那个时代,就会被送去劳改。遇到鹿茸加工时,有残掉的鹿茸渣,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这时大家就会丢到火里烧毁处理。唯一不受限制的是割茸时的鹿茸血。到了北大荒,正是长身体时,自觉营养严重不良,听说鹿茸血是大补,又不受控制,在征得老职工的同意后,每次割绒后,就喝起鹿茸血,尽管腥气很足,也顾不了那许多。喝的满脸都是壮疙瘩,才不敢喝了。后来几十年,身体很好,是不是当年喝鹿茸血的功效,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学习和鹿场职工言传身教,我们初步掌握了梅花鹿的习性、饲养方法、繁殖配种、鹿茸加工。学有所成,圆满的返回连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