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谝闲传漫谈药酒 [复制链接]

1#
专家提醒起床后有几件事要记得做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2489.html

人们把中药材,以及自己认为会对身体有益的东西,浸泡在酒中形成药酒。

药酒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普通人都知道虎骨酒治疗风湿病,枸杞酒强身健体。某茅药酒据说泡了精选的六十多味药材,好家伙,半个中药柜子都泡进去了。得益于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自以为浑身都虚的消费者,药酒厂家成了当地税费大户,还曾经把“诋毁”这种药酒的人抓了起来。药酒的消费群体是庞大的,全中国的小饭馆和夜市上,都能找到劲酒、某岛鹿龟酒之类的保健酒。

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盛产粮食,加之漫长而无所事事的冬季,于是诞生了诸多民间酒坊,粮食酒很多。大小兴安岭出山货,是人参鹿茸的产地。在东北,莫说是大的饭店酒家,哪怕是寻常小酒馆里,也有泡了人参枸杞、鹿茸鹿鞭、虎骨熊胆的大玻璃酒坛。食客无论性别年龄,谁吃顿饭还干不了几杯酒?当然,实施珍稀动物保护法后,虎骨酒是绝迹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民间流传着吃甚补甚的说法,虎鞭、鹿鞭、驴鞭之类也成了泡酒的材料。云贵川、两湖两广一带,还有泡蛇酒的习俗,也不知道蛇酒有啥功效。也有少部分讲究人,拿海马泡酒,据说比较强肾,海马价格高,这药酒的费用就上去了。

十多年前,有阵子流行吃鳖。店家会征求客人意见,杀鳖时要不要留血留胆,入酒服用。席间放两个分酒器,一个鲜红是鳖血酒,一个碧绿是胆汁酒,据传有不同的补益作用。或许是担心寄生虫感染吧,慢慢也喝得人少了。

稀奇古怪的泡酒材料,导致部分人对药酒有偏见,现在一般都认为药酒是保健酒。其实不然,《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了民国大医张锡纯用药泡酒,引导病人变相服药的事情。酒其实是中医常用的药引。几千年来,中医用行气活血的药,都少不了酒,比如煎煮瓜蒌薤白汤,必须加入*酒,这大概是浸泡时间最短的药酒吧!

药酒不仅可以口服饮用,也能外用。西安航天城的王建科师父,曾传我一方,用花椒泡酒七日后,烧热涂抹在冻疮上可根除手脚冻疮。

治疗骨裂骨折后的疼痛,药酒也行。前几年我岳父不慎摔倒,造成大腿骨裂,疼得不行。经同学介绍,在大荔县双泉的一个农家院落,求到一小包面面中药,倒入高度白酒,半日后用棉签把药酒涂抹在疼痛处,很快就不疼了,十分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不解之谜。太岁水是近些年兴起的神奇之水。太岁,非肉非菌,却不腐不臭,太岁水被誉为生命之水。浐灞半岛的张剑波先生供养了许多太岁,创造性地把太岁浸泡在酒里,这种太岁酒非常神奇,痛饮时会酒量大涨,且头不晕口不干,长期细品令人身轻神清,受到诸多文人雅士的推崇。

药酒的窜劲不可小觑。据说一般药物对前列腺作用有限,而把走肾经的乌药、益智仁之类泡酒服用,药借酒劲,酒助药力,往往疗效显著。

户县蒲家的*酒,制作过程添加了不少中药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由于平添了成本,价格较高,销售并不见得有多好。如果有资本介入,会不会也步入追求利益的歪路。

七八年前,秦岭大熊猫的故乡、盛产山茱萸的佛坪县,有一种山茱萸做的果酒,淡*色,口感甜中微酸。山萸肉归肝经、肾经,这种果酒也是药酒。当时销售人员介绍是最后一批酒。大概率或因销售不畅,或因经营不善,这种前景很好的药酒再没有见过。真是可惜。

国人喜爱药酒而不得好的药酒。杜甫曾经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药酒难道不也该这样呼吁吗?

张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