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与*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芪除了补气之外,还分别具有其他功效。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有补气之作用,但前者作用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芪所不具备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芪之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没有。鉴于它们同中有异之功效,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中药——人参的应用
大补元气: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芪同用。
补益肺肾平喘: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
健脾止泻: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山药、薏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
生津止渴: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述病证:
①热病伤津而见热渴、汗出、脉大、而虚者,用人参配石膏等治之,其效颇佳。
②热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证见汗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弱者,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治之,每获奇效。
③人参能安神镇静,因而它又可用来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恍惚、急躁、睡不安宁等症状,且常与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同用。
④心脾虚而见神疲健忘、失眠多梦、心悸短气、食少便溏者,用人参配*芪、龙眼肉、酸枣仁、白术、当归等治之,效果较好。
中药——*芪的应用
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效佳。
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收束痈疡使之局部速溃的作用。用于疮口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地丁、皂刺等。
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中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茯苓、防已白术等合而用之。
总之,人参与*芪之功效同中有异,临床应用辨证施用,绝不可一见气虚就混而用之,避免“一药之误,每欲噬脐”的教训。
煎中药的小知识中药汁并非越浓越好
在煎药时,有人认为中药汤剂煎煮得越浓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中药汤剂浓度高,不见得效果就好。
汤剂在中药典籍中有“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的记载。这是指汤剂有洗涤、冲杀的作用,对于阴阳明显失调或病程较长的的病证最为适宜。如何煎好中药汤剂,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正确地煎煮汤药对祛病疗疾、充分发挥药效至关重要。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了。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释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这样会使药液中有效成分因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长的高温中遭到破坏,从而降低药效。
此外,长时间煎药还容易煎煳,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因此,为使中药发挥应有的效力,要按常规煎煮一定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药头煎煮沸后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沸后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质的药,头煎沸后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各种类型的汤剂均以煎两煎为宜,汤药煎好后,应趁热滤过,榨干,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含有挥发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不需要浓煎,在煎煮过程中防止有效成分挥发,所以必须盖着盖子煎;含有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及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也不需要浓煎。有些补益药需要浓煎,但具体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请中医师根据病情确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长煎药时间;有些含皂苷的中药,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时就会开始沸腾,出现“假沸”现象,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受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每次煎好的药汁,滤取量皆不得少于毫升(约一个碗的九分满)为宜;如果是煎给小孩子服用,由于剂量较少,每次滤取的液量可酌减为毫升左右。
第一节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心脾两虚:归脾丸肝郁气滞:逍遥丸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丸气虚:永盛合阿胶阴虚:六味地*丸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肺火:清热地*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肝肾阴虚:知柏地*丸中脏腑阳闭:安宫牛*丸、至宝丹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眩晕肝阳
上亢:泻肝安神丸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丸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血瘀证:九气拈痛丸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痰饮内阻:二陈丸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血虚证:宁坤养血丸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丸痰湿蕴肺:二陈丸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用眼过度
杞菊地*丸
第二十节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节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心阳不足:营心丹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高血压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瘀血阻络:愈风宁心片阴虚阳亢、肝阳亢盛、肾阴亏虚:久强脑立清、牛*降压丸、杞菊地*丸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痔疮
地榆槐角丸如意*金散
第二十七节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第二十八节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灵翘解毒颗粒安嗽化痰丸风寒:参苏宣肺丸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第三十节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风热:小儿清解颗粒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肺痨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丸暑厥:苏合香丸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暑热蒙心:牛*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红眼病
*连上清片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湿热下注:二妙丸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如意金*散
第四十节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节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小儿疳积
肥儿丸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肝肾不足:六味地*丸、滋补肝肾丸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节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癫痫
医痫丸
第五十节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丸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虚中夹实:癃闭舒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丸、百合更年安颗粒脾气虚:参芩白术丸、补中益气丸肾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丸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痰湿中阻:二陈丸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胃火炽盛:清胃*连丸、喉症丸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丸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丸、五子衍宗丸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肾阴亏虚:六味地*丸、加味地*丸气滞血瘀:乌金丸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心气不足:营心丹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丸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丸、六味地*丸脾肾阳虚:四神丸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丸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六十五节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肝肾阴虚:杞菊地*丸、六味地*丸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