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白露开始坚持喝1汤做2事,养肺阴柔肝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http://www.pfzhiliao.com/

本期导读别让秋燥损肺又伤肤,这3件事一定要做好

白露至,秋意渐浓,气候也越来越「燥」了。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很多人的皮肤开始爆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皮肤干燥、紧绷、发红、发痒、皮下暗疮,皲裂甚至脱皮脱屑等,这真的让很多人都很头疼。

图源:摄图网

白露后,皮肤为什么容易出问题?

1.肺主皮毛,秋燥当令容易灼伤肺阴

在中医的世界里,肺与皮毛有着说不尽的联系,《素问·痿论》中写道「肺主身之皮毛」。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负责一身的气体交换,皮肤为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皮肤的防御、温煦等功能与肺气功能息息相关。

反之,皮肤的状态也能反映一部分肺的问题,如《素问·痿论》「皮痹不已,内舍于肺」说明肺与皮肤的密切关系。

白露以后,秋天燥邪当道,肺为娇脏,容易为燥邪所伤,肺功能受损,皮肤的防御调节功能也随之下降,与肺一起变现为燥症,如干燥脱屑,干裂等症状。

图源:摄图网

2.肝主疏泄,秋气主收,皮肤汗孔疏泄通路受损

肝主疏泄,而皮肤汗孔是疏泄的通道之一;白露之后,秋意为主,秋气主收,此时,身体官窍为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也处于收敛有度的状态,如肝气受损,如情志郁郁,暴怒等导致肝功能的下降,则汗孔这种向外疏泄的功能受损,该往外疏泄气机堆积在体内,导致汗孔疏泄的通路受损,日久积聚就会形成内热。

表现在皮肤上皮下总是隐隐有个痘痘或者包块,久久不散,按下去好像有点痛,过很久都不好,或者哪天心情特别开心或者发个脾气之后发现痘痘往外冒头,破出自己好了,这其实就是情志有宣泄,道路有疏通的表现。

另外,秋季之后,进入下半年,各行业开始猛冲业绩,很多青年人夜间工作,熬夜伤血,相当于间接损害肝脏功能了,反应在皮肤上,整个面色晦暗如茄子或者菜色,皮下就会出现硬结样的痘,颜色一般深红,皮毛及皮肤的正常排泄及代谢也受损则毛孔堵塞,脸上油腻或者非常干燥这种疏泄失衡表现,常伴有眼睛发红,血丝表现。

3.脾胃为后天之本,过度进补损脾胃以致皮肤失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将营养物质向外送达至皮肤四肢官窍,皮肤得到濡养才能保持光泽、水润及健康。

随着养生知识的普及,白露之后,大家都知道适当养秋瞟有利于过冬,很多人就会不顾自身情况开始盲目、过度进补,每个人的脾胃状态不一样,超过脾胃的运化功能承载量,就相当于是在透支脾胃的功能,反而损伤脾胃,俗话说「过犹不及」。

脾胃受损之后,运化失司,无法将所吸收转化的水谷精微输送,则皮肤失去濡润,加上又是秋季,外燥加持,皮肤表现更加干燥,甚如枯木;皮肤失养,则肤色萎黄,皮肤功能失调则对外抵御下降,容易过敏出疹,或者排泄失司,则水液代谢紊乱,皮肤过干或者过油等不适。

肌肤易犯秋燥

简单几招帮你护娇脏、柔肝阴、养脾胃

1.防秋燥,养肺阴,常吃润燥之物

白露过后,秋意渐深,燥气也越来越明显,而燥邪之气,很容易经过口鼻之窍损伤肺阴,肺伤则皮毛失养,因而当前需要滋养肺阴为要。

人体经春夏萌发长足之后,将进入收藏之时,此时对阴精一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如果秋季颐养阴精充足,则为入冬后的潜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秋季「养收之道」,可食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还有甘蔗、银耳、芝麻、蜂蜜、冰糖、荸荠(马蹄)、梨、柚、枇杷等一些润燥之物。

图源:摄图网

要想平和地滋养五脏之燥,其中银耳特别适合秋天吃,它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入肺、胃、肾经,润而不寒、甘而不腻,对皮肤很友好。

正安出品的银耳,精选庆元原生态的银耳,朵大饱满易泡发,泡发后耳肥肉厚、晶莹剔透,可入汤、入粥,做法多样。熬煮后的银耳,胶质丰富,口感爽滑,清香自然,润而不腻,现在开始喝正合适,把水润到身体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款银耳,养生达人孙俪也超爱用它煮银耳汤喝,每年秋天都要安排上。

秋天干燥容易伤人,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掉光树叶的枯树,皮肤干燥没有光泽,口唇起皮,头发也变得毛躁。可千万要记得把「润」的工作做到位哦。跟着「娘娘」一起养生,现在开始吃,坚持下去,皮肤自然会报答你,收获满满的水润,由内而外~

2.调生息,柔肝阴,用好2个导引术

秋属金,应于肺,秋天肺气旺,肝气容易受抑制,在吃的方面要少吃能助长肺气旺盛的辛味,而适当增加能涵养肝气的酸味食物,养肝气以防肺气侵犯。

另外前面提到多数辛劳工作者进入下半季开始猛冲业绩,熬夜伤肝,或焦虑抑郁在内,这类人更应该调理心情,怡情怡心防止情志致病。在下班之后适当锻炼,协助肝气疏泄,可选取放松轻便的导引理疗之术。

睡前可用手轻轻拍打肝经,疏通肝经气血,促进经气流通,还能起到一个放松助眠的作用。肝经经过大腿内侧,敲打大腿内侧,就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肝气的运行,坚持敲打一段时间,肝气或会逐渐变得顺畅心情或许能得到缓解。敲打时注意适度用力即可,别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疼痛。

肝火旺盛的人,可以经常按揉太冲穴,太冲为肝经之原穴,无论肝火、肝阳、肝风、肝气,都能经过此穴泄之。位置在脚背第一第二趾骨中间的凹陷处,适度按压,刚开始按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注意调整力度,在睡前一段时间按揉,每天按5分钟左右即可。

3.辨虚实,养脾胃,做到秋补有道

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阳」,是顺应自然气候及身体的变化,古人会通过进食一些食物药物来进补,现在仍然还在沿用这个方法。但补应该是辩证进补,结合自身情况进补,如果不小心补过了,轻则喉咙痛、浑身燥热、痘痘不断,重则头晕难忍,失眠抑郁。

所以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到底是不是虚症,这里的补指的是「虚者补之」,如果身体都不虚,甚至还夹杂有实证,还是一味进食羊汤、鸡汤,人参茶、鹿茸、虫草粉等,可能只会越补越虚。

图源:摄图网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滋补类药物,大多药性偏滋腻,有碍于脾胃的运化,如果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大量进补,也超过了脾胃本身运化功能,反而要损伤脾胃,这是不可取的。

入秋以后需要进补,还是建议大家把握好大的原则,辨清体质分虚实,虚者缓缓进补润物无声,实者先清后补不急不躁,这样才能做到补而有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