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阳2019健康月历,包罗节令特点, [复制链接]

1#

龙腾南阳讯

新的一年,您是否制订了健康计划?本报特别奉献“健康月历”,根据时节和气候变化,帮助您抓住每个月的重点,守护您的健康。

养肾防寒预防流感

1月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气温持续走低,空气干燥。此时需注意养肾防寒。饮食上合理进补,补充气血津液,适当吃羊肉、鸡肉、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疾病方面,需要注意保暖以防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

保健要点:寒冬腊月,老年人特别是慢病患者要保持规律作息、按时用药,少吃高油、高盐、高脂肪类食物,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预防流感最佳的办法就是做好“三勤”:勤洗手、勤通风、勤运动。

过年别患上节日病

2月吃喝玩乐,在高兴时,不要患上节日病,有几类人尤其要注意: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饮食要清淡,同时忌烟少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食、禁酒。另外,可以多食些苦瓜、蘑菇、南瓜、鸡肉、牛肉等,以补充营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少食多餐,即每次不要吃太多,每天可吃四五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者过热过冷的食物。

保健要点:2月4日立春,初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此时养生原则是防寒保暖,即所谓的“春捂”。在春天切勿急于脱去冬装,还需捂住身体热气,中老年人春捂穿衣要讲究“下厚上薄”。

预防“旧伤复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此时应注意养肝,推荐食物如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春天是一个慢性病多发或加重的时节,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曾患软组织扭、挫、跌伤及手术后损伤,可能因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引起疼痛。

保健要点: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通则不痛”了。春季里,细菌、病毒活跃,要当心呼吸道感染、麻疹、流腮、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年老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

春暖花开易过敏

4月是过敏发病率最高的时段。症状以流稀涕、鼻塞、打喷嚏,流眼泪为主,同时眼、鼻、耳多处发痒。且发病时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和休息。容易引起过敏的花粉一般多为种子树,如蓖麻、法国梧桐等,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空气中含量高,在风起的日子更易传播,春天出现花粉过敏者更多。

保健要点:忽冷忽热天气,易扰乱人体生理机能,加之清明期间,思念过世亲人,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此时不妨到郊外踏青,排解不良情绪。踏青时注意做好防护,预防隐藏在草丛中的虫类叮咬。

劳逸结合不上火

5月春夏交替,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无常,使人体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使人体出现上火症状。

保健要点:防止“上火”,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同时要重视静养,可以练书法、绘画等以安神敛汗。

汗多补水加点盐

夏季来临,身体消耗能量增多,出汗也多了起来。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身体产生交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为口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因此,大汗淋漓后,应饮用淡盐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保健要点: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使全身关节不受身体重力影响,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对肩关节、膝关节大有裨益。夏季宜晚睡早起养护心阳,温度升高,身体消耗增多,注意补水。大汗淋漓后,要少量慢饮淡盐水。

苦夏难熬防中暑

盛夏最易发生的季节病是中暑。中暑主要是气温高,环境通风差,体热不能及时发散造成的。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适时用人丹、清凉油等药物,多喝绿豆汤等,都是防暑好方法。

保健要点: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

面临考验是肠胃

8月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此时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8月大量果品上市,人的胃口也好了。由于刚经历了炎热的夏季,胃肠功能容易失调,于是细菌性痢疾成了最常见病。

保健要点: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做到不吃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动水多洗洗,或削皮后再吃。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另外,多食大蒜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秋燥皆因体弱起

秋季干燥少雨,空气中湿度小,不少人此时心烦气躁,易着急上火。造成此症的病因是感染秋令燥热病邪,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症状的基础上,伴有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表现为发热,有点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人患此症,是由于体弱,不胜秋凉之气入侵所致。

保健要点:调节饮食,以清润、温润为主。由于气候干燥,故应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以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

警惕心脑血管病

进入10月,气温明显变冷。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或是有病史的患者,要从10月开始注意: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调节饮食起居,多吃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心情要愉快,切忌发怒、急躁抑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保健要点:国庆期间,心脑血管患者应避免朋友聚餐时饮食、饮酒无度,因为这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建议规律服药、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

健康隐患藏室内

从11月开始,到次年3月,室内有了暖气。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干燥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

保健要点:天气干燥,可在室内放置绿植、加湿器等,保证适宜的湿度。预防感冒是贯穿整个冬季的养生主题。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建议采用,比如对着热水杯深吸气,可迅速缓解呼吸道不适,热水冲泡金银花等,可滋阴清热。因此,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

适度进补有的放矢

每年立冬至立春,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保健要点: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时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白木耳等,反而对身体有害。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冬季低温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突发风险,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最需防备晨练、晚归、泡温泉这三个危险时刻。

(潇潇综合整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