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郭治彬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31:13
一、概述:乍暖还寒,冠心病患者最难将息。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均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发病高峰。因此,要注意冠心病症状的蛛丝马迹:典型症状:心绞痛,胸闷,胸痛。其他需要警惕的症状(不典型症状):头痛、牙痛、上腹胀痛。
下列人群更应注意季节变化:中老年人群、吸烟人群、有持久精神压力的人群、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人群、久坐人群、肥胖人群、高血脂人群、高热量饮食人群。
月平均气温及急性心血管发病人数统计
气压和气温的大幅变化易导致冠心病复发,较大幅度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出血和脑梗死均不利。
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C,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mmHg,舒张压约升高0.12mmHg,与此相应的是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65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冬季住院的患者死亡风险较大,1月份达到峰值,冬季住院的患者死亡率较5月(死亡率最低)增加了30%~50%(P<0.01)。
季节变化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死亡率的
二、心脑血管病与季节、气候的因果关系——心血管病高发日对应气象病天气分型:
(1)低压性环流型气候(坏天气):中风、风湿性病变、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流感、心肌梗塞等疾病发作和恶化,尤其是坏天气来临前后。
(2)高压性环流型气候(好天气):这种晴好的天气对有些疾病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如心绞痛、神经炎及各种风湿病)。
(3)平直西风气流型(过渡型天气):逆温现象冬季频繁,造成市区空气污染特别严重,人们吸入大量的有害物质,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哮喘等。
三、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一)气象因素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主要发挥物质交换和血液调控的作用。微循环的特点:
(1)长:约9-11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2.5圈。
(2)细:管径约为头发丝的1/20。
(3)慢:血流速度极慢,每秒钟只有0.4~1mm的流速,容易发生瘀滞。
(4)薄:壁约为一张普通纸的1/,通透性大,极易出现病变。
气象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体微循环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一个旨在观察气象条件对微循环有何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低温和高压气候会导致微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开放减少,微循环能力减退,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等梗塞类疾病复发。高温高湿气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开放、微血管扩张、血液瘀滞、流速缓慢,容易导致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复发。
(二)气候变化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研究显示,冷空气可使心脑血管患者血清TG、VLDL-C水平显著上升,HDL-C、ApoA1水平下降,导致血液黏稠,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血小板颗粒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
*与过境前相比,P<0.05TG:甘油三酯;
*与过境前相比,P<0.05TG:甘油三酯;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气候变化导致机体血流变指标改变:
研究显示,受冷空气影响,可使心脑血管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和中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和高切均显著升高,使血液处于高凝、高聚和高黏状态。
四、冠心病患者如何从容应对季节变化?
随气象和季节变化,进行相应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等对人体是极为有益的。
1、生活方式调节:
春季: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被,忌过食辛热助火制品。
夏季:注意饮食的清淡,以消暑益气生津为原则,保持心静,切忌暴饮,一次饮水量不超过毫升。
秋季: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合理地增营养,多运动,好心情,慢添衣。
冬季:及时添加衣物,靠近温暖居所,切勿迎风疾走,胸痹心痛患者晨起不宜做剧烈运动,选择一些静养为主的锻炼方式。
2、有利心脏健康的最佳饮食:
(1)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日常制作饭菜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花生油,香油,豆油等,避免使用猪油,黄油等动物油脂,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
(2)低脂饮食:每日油脂类食物要少于25克,每日酒类少于25克。
(3)低盐饮食:每日钠盐的摄入量低于6克,伴高血压糖尿病者低于3克。
(4)每天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鸡蛋、瘦肉、豆腐、海鱼、豆类等。鸡蛋是最适合人体的高蛋白营养食物。
(5)控制摄入总热量:日常进餐,主食一般每天进食g左右,避免过度饮食,晚餐要少吃一些,减少对甜食的摄入。
全面健康饮食模式:包括各种水果、蔬菜、谷物、低脂肪或无脂奶制品、鱼类、豆类、禽肉和瘦肉。
3、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可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快走,每周安排5次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微出汗,锻炼时间最好在中午,避免身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遵从低强度到高强度的原则,以安全为主。
运动中最大的心率=(—年龄)×70~85%≈—年龄。
理想体重=身高(cm)—(cm),标准体重(kg)=24×身高(kg)×身高(kg)。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肥胖度正常值:±10%,1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BMI18.5%为体重过轻。
平均动脉血压=舒张压+1/3脉压
4、保持心情愉快:快乐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心情不好,心脏自然就会不好。
美国心脏病专家米米·嘉妮丽博士提出: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压力泵(动力泵),心脏也是一个智能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心脏可分泌心钠肽和脑钠肽(具有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内分泌作用),心脏还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并通过压力、抑郁、愤怒、悲伤等情绪表达自身的问题。心情不好,心脏自然就会不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心情如天气,时冷时热,有晴有雨,坏脾气正在毁掉你的身体!
5、根据季节变化,用药需因时制宜:
(1)中药方面:
春季:在活血的基础上多用黄芪、山药、鸡内金、神曲健脾,防风、桑叶、僵蚕等驱散外邪,桑椹、枸杞、生地等滋补肝肾,郁金、佛手、荔枝核之类理气不伤阴。
夏季:易出现气阴两虚症状,且易感湿邪u常用生脉散、沙参麦冬汤、四妙散、藿朴夏苓汤、黄连温胆汤等益气养阴、化湿之剂。
秋季:用药多用生地、麦冬、龟板、百合、参须等滋阴生津,桑白皮、知母等清虚热。
冬季:药物中常加用人参、山药、鸡内金等健脾益气,桂枝通阳等,根据正衰程度加入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根据瘀滞轻重加入全虫等搜风通络之品。
(2)西药方面: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稳定型可无明显症状,但动脉粥样硬化在体内不断进展,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逐渐进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稳定期需继续做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治疗,坚持长期服药。
冠心病的西药治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①改善预后药物(治本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
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
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匹伐他汀。
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或ARB类药物:缬沙坦、奥美沙坦。
②减轻症状、改善供血药物(治标药):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醇脂片。
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拜新同。
(3)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兼有治本和治标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西药联合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