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气为阳,味为阴,如何养护阳气 [复制链接]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这段经文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阐述了阴阳和一是气味的对应关系,以及气味和机体形神之间的对应互生。

那么,如果将这个理论放到具体的运用上,有哪些知道我们调理阴阳的独到之处呢?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机体的阳气总是有不足的趋势,从而形成所谓的“阳虚体质”。

虽然,中医历来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对于任何一个机体来说,都应该客观点看待它的实际情况,不应该预设阴虚还是阳虚之类的前提。

但毋庸置疑的是,现代人阳虚的趋势还是更明显的。所谓阳虚体质,基本的特征就是手脚发凉,怕冷又怕热。

《黄帝内经》里曾说“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如果阳气不足了,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以及其它基本的生理功能也就都会偏弱。

比如现代人常见的很多问题,无论是脂肪肝、高血脂还是高血压等问题,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大多都是属于阳虚引起的。

这也是近现代中医、当代养生家所说的“万病皆损于阳”的理论所在,虽然稍显偏颇,但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明知道自己阳虚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人便热忱于各种养生,希望能借助一些药食去弥补阳气的不足,或者至少调整阳虚发展的趋势。

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点虫草之类的,可惜这些所谓的滋补佳品,对于阳虚来说都可以说是白费。

那么,阳虚的现代人,到底该如何去弥补自身的阳气不足呢?

其实,有一味简单常见的食物就是很不错的调理阳气佳品,它就是生姜。

历代本草家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生姜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很好的药理价值,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食疗佳品。

民间甚至有:饭不香吃生姜、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之类的说法,更有甚者,还有人说“每天三片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这些说法,都很形象地描述了生姜的养生价值。

据有的养生家说,生姜最好的吃法就是用醋浸泡后吃,因为醋泡生姜可以让男人“阳气十足”。

醋在古代被叫作苦酒,其性味原本就有酒的辛烈善走的特点,再加上味道偏酸,内经认为酸味收敛,醋泡姜之后,能够把生姜的宣散能力稍微收敛一些,使之更加平和,更少了一些辛辣味。

同时,中医还认为酸味入肝,能够更好地调和肝经气机。也就是说,肝经遇到酸味能够起到一定的收敛。醋泡姜的话,就能把生姜味道升发之性收敛到肝经,可谓是收中有发,提升肝胆少阳的生发之气。

需要注意的是,“上床萝卜下床姜”的说法也并非迷信,而是指晚上不宜进食生姜,更广泛点说,过了中午之后,最好就不要吃姜了,容易伤及肺经。

当然,作为一种食疗方法,无论是吃姜来养生还是其它食疗方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进食那么一顿两顿、一天两天就能达到阳气充沛的目的,而是应该持之以恒,坚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好阳气的养护。

就以吃生姜来说,可以每天早上和中午在进食时适当吃点,基本做到“不撤食姜”即可。

和名贵的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等比起来,生姜这样的普通药食就显得非常的物美价廉了。如果能坚持吃下去,确实能够起到振奋机体阳气的滋补作用。

为什么要早上吃姜呢?

这又和生姜的性味归经有关系的,本草家认为,生姜最善于入足阳明胃经,也就是宣发阳明经的经气。

而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每天的七点到九点之间是巳时,正是足阳明胃经当令的时候。

这个时间段里,阳明经的经气最为旺盛,如果再得到生姜的宣发帮助,对于生发胃气,振奋阳气的帮助就更大了。

以为这样的好处就是,食物更容易消化,身体的精神状态会更饱满,整个上午的工作效率都会显著提高。

最后,根据《黄帝内经》五味五行的养生理论,生姜作为纯阳之食,我们适当吃点,尤其是吃点醋泡姜,对于身体阳气的维护是很有好处的。

尤其是那些阳虚趋势比较明显的人,平常精神萎靡不振、体虚容易感冒的人,在正常的时候适当吃点醋泡姜,对改善身体机能很有好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