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61年张伯驹落难,陈毅却推荐他去吉林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陈毅元帅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待人真诚。在党内,同志间志同道合,生死与共;在党外,交朋友直率坦诚,肝胆相照。今天帝哥就来讲讲陈毅和几位党外朋友的故事。

主动为荣毅仁“拉票”,助他当选上海市副市长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荣毅仁青年时便继承家业,进入家族企业勤奋工业。年初,蒋家王朝的倒台已成定局。上海滩的巨贾富商人心惶惶,纷纷抽走资金,打算到国外、港台另谋出路。上海及江浙的“10大资本家”有9家外迁,唯一没走的这一家,正是荣毅仁的企业。

其实荣毅仁起初也充满了矛盾:出走境外,舍不得父辈创下的基业,在海外做个寓公有什么意思?但留在大陆,不知道共产党会不会“消灭资本家”?二哥荣尔仁对共产党很是害怕,他对荣毅仁说:“我们两人总要留一个吧?”

荣毅仁

荣毅仁考虑再三,最后说:“那我留下吧!”他把家眷送到了香港,自己留下来观望。

解放军在解放上海前,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一面进行准备工作,一面对部队进行教育,他专门制定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并教育部队说:“进城以后坚决执行‘不入民宅’,这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见面礼搞不好,是要被人家赶出来的,记住我们野战军到了城里,不准再‘野’,纪律一定要严!”

但官兵们对“不入民宅”的要求很不理解,因为在以前,大家经常去老乡家借宿,而且和他们也相处得很好,难道上海不是中国的地盘?有人就提出:“万一遇上天下雨怎么办?”“战士生了病,进房要点开水喝也不行?”

对此陈毅坚决地说:“不行!‘不入民宅’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

5月23日,解放军向上海发起全线总攻,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

解放军进驻上海

解放军进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个厂长来到荣家报告情况,荣毅仁非常吃惊,他问厂长:“你是怎么过来的?”

厂长回答:“我是开着车过来的,解放军都睡在街头、公路边,秩序很好,没事!”

荣毅仁听后十分惊喜,他对厂长说:“走,去看看!”

荣毅仁出门以后,果然看见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一路畅行无阻,一直走到成都路浦东大夏,才有一个执勤的战士拦住了他们说:“前面敌人还没有清除,开车去不安全,请先回去,等等再过去!”

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

荣毅仁被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深深地感动了,他不禁感慨说:“国民党回不来了!”并下定决心留在上海。

几天以后,荣毅仁突然收到上海军管会发来的一封请帖,原来是已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请他去出席工商界座谈会。荣毅仁按时赴约,当他见到陈毅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陈毅竟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军装,脚穿线袜布鞋,和大街上睡觉的士兵没什么两样。

会议开始后,陈毅开口一句“上海工商界的朋友们”,就让参会人员放松了心情,接着他讲了16字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并表示人民政府会帮助大家尽快恢复生产。最后大家自由发言提问题,气氛热闹万分。

通过这次座谈会,陈毅在荣毅仁的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很想结识这位文武兼备的市长,于是托副市长潘汉年给陈毅带话,表示自己想请陈毅吃顿饭。

陈毅得知此事后,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对身边的同志说:“大家民主讨论吧!”

陈毅

有人说:“这些大老板鬼名堂多得很,谁知道是不是一发糖衣炮弹?”

也有人说:“现在还不宜去,工人群众对资本家有看法,我们去了,资本家如果借题发挥怎么办?”

陈毅听完了大家的看法后说:“我看你们还是怕犯错误哦,所以才把自己的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呢!至于工人嘛,我们要说服教育:我们这是去做资产阶级的工作,吃饭也是做工作嘛!”

最后陈毅不但带着市里的主要领导干部赴宴,还把夫人张茜和两个孩子也带着同去了,席间陈毅谈笑风生、毫不见外,荣毅仁感受到了一种朋友才会有的真诚。

虽然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但陈毅心里明白,荣家的企业此刻与千百家上海企业一样,危在旦夕。荣毅仁虽是“荣氏企业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因为各房兄弟早已分了家,巨额资金都已经被他们抽逃干净,连机器和纱锭都卖了,留给他的只有一堆烂账和巨债。

于是陈毅指示上海市政府对荣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人民银行向他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还从巴西、印度、苏北为荣氏企业运来了几百万斤棉花……就这样,荣家的工厂逐步开工了。荣毅仁渐渐觉得,他留在上海没有走,算是此生最正确的决定了。

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率先把家族企业拿出来与国家合营,他连公私合营期间资本家享受的资产定息也不要了,成了一名只拿工资的国企员工。荣毅仁的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尊重,陈毅将他誉为“红色资本家”。

年1月初,上海市召开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在会议开幕时,已经调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前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从北京赶回上海,他对参会的同志们说:“同志们,久违了,想念得很呀!匆匆赶回来,因为毛主席给了我个特殊任务,要我和上海的同志们商量一下。请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上副市长。”

然后陈毅介绍了荣毅仁的简历、学识和品德,他诙谐地说:“实不相瞒,他已经是我的要好的朋友之一。我要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因为他确实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而且凭着他的特殊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哩!”

陈毅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他当上海市长的时候,一位法国大资本家访问上海,指名要和荣毅仁单独用英语交谈。谈完以后,法国资本家开心地对陈毅说:“如果法国共产党将来当政也采取这样的统一战线政策,我会第一个拥护!”

陈毅便去问荣毅仁:“你究竟谈了些啥子话,让人家这么开心?”

荣毅仁说:“不过就是些家常话,说荣家人生活仍然很优裕,又不担心敲诈绑票,工作的、读书的都感到有奔头,所以更想为国家、民族多做点事,也给荣家多留下一点好名声。”

最后陈毅对大家说:“你们说把荣毅仁选为副市长,该不该啊?”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最终人代会表决结果: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可以这么说,荣毅仁能够成为共和国的“红色资本家”,离不开陈毅的鼎力相助。

张伯驹落难,陈毅却推荐他去吉林当馆长

张伯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其他3位分别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少帅张学良和红豆馆主溥侗。张家富甲天下,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曾官至直隶都督、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张伯驹虽然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却无意做官,从年起,他就开始专注于对古代名人墨宝真迹的收藏,并收藏了大量的珍品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在年移居北京后海,此时他已经59岁了,他惟恐身后国宝遗失,在和夫人潘素商量以后,将《游春图》、《平复帖》等8件国宝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以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这年7月,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还专门给张伯驹夫妇颁发了奖状,以表彰他们的贡献。

文化部发给张伯驹的奖状

年春,北京北海公园举行明清书画作品展,陈毅在参观中发现不少稀世珍品,欣赏不已,当他闻悉这些珍品是负责举办这次书画作品展的张伯驹花重金购买来的,深受感动。第二天,陈毅专门打电话邀请张伯驹到家里做客,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见面以后,陈毅对张伯驹说:“你们这次展览我都看过了,很丰富。你的词我也看到了,很有北宋风度。”

张伯驹诚恳地说:“陈老总过奖了,其实我一直喜欢陈老总的诗,非常羡慕陈老总那豪爽、旷达、开阔的诗风,今日相见恨晚。”

“噢!原来我们两个人神交已久!”

两人因为有共同爱好,相谈非常融洽,陈毅的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给张伯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不久以后,张伯驹被打成了“右派”。陈毅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不安,他对章士钊说:“张伯驹是个读书人,何必给他戴上‘右派’帽子?”陈毅在其他的场合也提过类似的意见,但都没有解决问题。

年,陈毅的老朋友、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来北京开会,陈毅在和他聊天时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境遇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给安排一下工作?”于毅夫当即答应了下来。

于毅夫

经过于毅夫的安排,年,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决定聘请潘素去教授国画,张伯驹也一同前往。临行前,张伯驹给陈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年一见,觉公如冬日可亲,至今耿耿难忘,现受聘将去吉林,拟趋谒辞行。

陈毅收到信以后,马上派车将张伯驹接到家中相见。两人聊天时提到了“右派”的问题,张伯驹说:“我事先也没有想到,不过受教育也是好的。”

陈毅听后激动地说:“你这样说,我代表党谢谢你了,你把你一生所藏的最珍贵的文物都献给了国家,你还会反党吗?我们的干部不是全对呀!我通知他们为你改一改,改成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毛主席。我还要写信给吉林省委,要他们好好地照顾你们两位老人!”

陈毅

张伯驹听后激动地说:“我真心盼望着祖国的昌盛和富强,我愿意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过几日,我们夫妇就去吉林工作。”

陈毅高兴地说:“好,我赞成,到吉林去大有可为。发展那里的文化事业,也是你们应当做的事,相信你们会做出成绩!”

在陈毅的推荐下,张伯驹被任命为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兼副研究员。为了感谢陈毅的关照,在回京度假的第一个春节,张伯驹给陈毅带了4瓶鹿茸酒和2盒人参糖。陈毅收到以后,又专门请张伯驹吃了一顿饭。

年,张伯驹和潘素一起被安排到吉林农村插队落户,但那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没法养活这两位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坚决不予接收。张伯驹夫妇无处藏身,只好回到北京,可是他们的北京户籍粮食供应早已被注销,成了“黑户”。

张伯驹和潘素

此时陈毅已经病重住院,当他在病床上得知张伯驹夫妇的窘况后,立即向周恩来反映此事。周恩来告诉他,已安排张伯驹夫妇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了,但阻力重重,一直不能落实。

年,医院探视陈毅,两人久别重逢,话非常多,从诗词谈到戏剧,从书法谈到文物。最后陈毅让张茜拿出他收藏多年的一副大理石围棋说:“我病得很重,以后不可能再下围棋了,这棋子送给你做个纪念吧。”这次相见就成了二人的生死诀别,作为收藏家的张伯驹又收藏了一份珍贵的文物。

晚年的陈毅和家人

陈毅去世以后,虽然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张伯驹夫妇的生活有了转机,但他一直为陈毅的去世而悲痛,他经常一个人独坐在书房中哭泣。年,在陈毅逝世1周年的日子里,张伯驹一连几天悲痛不止,不久以后,他的右眼失明了。

后来为了纪念陈毅,张伯驹曾写过多首悼诗,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痛我长城坏,寒天落大星。

遗言犹感激,老泪忽纵横。

日暗旌旗色,江沉鼓角声。

东南余壁垒,忍过亚夫营。

张伯驹和潘素

留下“马门立雨”的佳话

我国有一个“程门立雪”的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40岁的杨时去洛阳拜见名士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休,杨时就在门外站立等候,一会儿以后下起了大雪,但杨时仍站在外面不动,等程颐醒来时,地上的雪已有一尺厚了。这个典故说明对师长和有知识的人要尊敬。

无独有偶,陈毅也曾留下了一段“马门立雨”的佳话,这里的“马”就是马一浮。

马一浮

马一浮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理学家、佛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他与梁漱溟、熊十力被并誉为“现代儒学三圣”。马一浮在15岁时参加绍兴乡试,获得第一名,18岁时到上海学外文,随后又到英国、德国、日本游学,深入钻研了西方哲学和文学。

年,马一浮为了通读一遍藏于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专门寄居于该阁旁的广化寺,立下了不读完《四库全书》不离开广化寺的誓言,历时3年,他终于将文澜阁的3.6万册藏书全部读完。

马一浮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很有气节和傲骨,他曾表态终生不愿做官。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邀请马一浮当北大文科学长,他却拒绝说:“古闻来学,未闻往教。”

年,军阀孙传芳又亲自前来拜会马一浮,想借助他的名望安抚人心。马一浮的家人顾忌孙传芳的权势,便对他说:“是否可以告诉他你不在家?”

马一浮却说:“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最后孙传芳虽被拒之门外,却也无可奈何。

马一浮的书法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任上海市市长。年,陈毅在杭州休养时,听说马一浮就住在本地,便专门前来拜访,为了表示对马一浮的尊重,陈毅既未穿军装,也未穿当时流行的中山服,而是改穿当时文人喜欢穿的长衫。

陈毅到马一浮的寓所时,马一浮的家人说主人正在午睡,陈毅便说:“不要惊动马先生,我在门外稍候一下就是了。”

不料一会儿以后竟下起了雨,陈毅因为没地方避雨,衣服淋湿了,看门人便请他进屋避雨,陈毅却说:“主人既未言请,入则非礼。”依然坚持在门外等候。

马一浮醒了以后,听说陈毅一直在门外等候,非常感动,连忙将他请了进来。两人都是博学多闻,聊得十分投机,陈毅在聊天时希望马一浮能够出山,为国家做些事情,马一浮却说:“我一向安贫乐道,无意仕途,解放以后,我也是‘鬻书代劳’,以谋自食其力。”

陈毅于是使用了激将法,他说:“过去国民党掌权,您老不下山;现在我们当家了,您老还能作壁上观吗?”

陈毅的诚意让马一浮十分感动,他终于改变了终身不出仕的想法,答应出任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次年又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第三年,又被聘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晚年的马一浮

此后陈毅只要来杭州,都会拜访马一浮,两人之间有不少诗词来往。年,陈毅来杭州时,马一浮就专门写了一首诗《北游赠陈仲弘》:

尊酒三年别,新都此日来。

太平临老见,万象及春回。

谈笑安诸夏,经纶识异才。

西湖应在念,垂钓兴悠哉。

马一浮的晚年,由于得到了陈毅的照顾,生活无虞。年,马一浮在杭州逝世,享年84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