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食两用中药材进出口遭遇文化和法规紧箍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一、药食两用是中国特色,也是中药材进出口大品种

百姓日常普遍使用的当归、黄芪、枸杞、山药、百合、菊花、肉桂等,在我国属于“药食两用”物品,是中医药非常有中国养生特色的部分,是治未病和保健的重要物质。近年来药食两用物质在中国消费市场出现持续升温势头,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已经从有病治病向没病保健前移,这跟中医说的“上工治未病”如出一辙。药食两用两用物质就是没病防病保健康的重要物质,深受老百姓爱戴,保温杯里泡枸杞就是一大证据。

药食两用两用物质也是中药材进出口的大品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的历年中药材出口前十品种中,至少8-9种都是药食两用物质,如人参、当归、肉桂、红枣、枸杞、山药、菊花、党参等;进口前十品种中,也多数是药食两用品种,如高丽参、西红花、鹿茸等。根据专家统计,全球各个国家既作为食物又作为传统药或植物药的植物有多种,仅中国就有多种(含民间使用品种)。

年中药材出口前十品种(本草老生统计)

年中药材进口前十品种(本草老生整理)

二、药食两用物质进出口遭遇文化和法规壁垒

不同国家文化、法规和标准等不一样,导致药食两用类物质进出口遭遇了文化和法规等壁垒。这样的例子很多:

银杏:中国人更喜欢吃银杏果(白果),老外却喜欢提取银杏叶或泡银杏叶茶。

山楂:中国人认为山楂能促进消化,而欧洲人的认知里,山楂是软化血管降血脂的。

山药、百合:中国人喜欢吃山药、百合,可是很多国家根本不吃这些东西,在老外的认知里,这些连食品都不是!出口到国外,还是外国的华人或者华裔在吃。

人参:在中国可以叫新资源食品、药材、保健品原料、中成药原料,美国人只把它当作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法规管理和标准与中国有巨大差异,比如在中国,人参作药用可以宣传补气功效,在美国,宣传人参药用价值就是违法的!

玛卡:外国人打成粉当饲料喂牲口,不知道到中国为啥就被包装成了神药,上了一次神坛就跌下来了,还成为了法定的新资源食品。但是,这种东西按中医理论的温热寒凉、性味归经来说,有啥功效,目前没有公认的定性,所以容易被中医药人鄙视。其实中国的山药、百合在外国人眼里,可能也是遭遇类似的尴尬。

辣木籽:辣木籽在国外跟咖喱什么的类似,一种调料而已,曾经在国内被吹嘘了各种神奇功能,然后包装了一个好价格。但是呢,这个东西,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合法身份,也没有个性味归经、温热寒凉。卖的人胡乱卖,按吃的或者药卖,都不符合法律要求;消费者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上当。

三、怎么打破这些紧箍咒?

1.文化自信,海外华人要做宣传先锋

首先要有文化自信,要让药食两用物质融入中国菜,在海外吸引来老外食客,先占领住他们的胃,然后才能慢慢改变他们的心,这就是文化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魅力。海外的华人要讲好中国文化、做好中国美食,让中医药搭乘美食小船平稳出海。建议给海外的中国菜企业一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励,拉一波流量,吸引一波海外粉儿。

2.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分步转正

要有包容创新精神,对国外的”药食两用“物质,首先减少准入壁垒,不要以国内没有食用历史和食品标准、生物安全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只要在外国有药食两用历史,有相关科学资料和产出国的官方文件,先放它们进来,在特定地区食用几年后,经过安全观察和科学研究,再逐步转为食品、药食两用物质等,一步步来。不能把外国的好东西扼杀在萌芽里,先让它在中国发个芽,有用就用,没用就灭掉!

3.国际合作,制定标准和规则

拿出文化大国的自信和大度,与友好国家开展合作,制定区域性药食两用产品的标准甚至监管规则,让药食两用物质在一定区域的国家之间(比如RCEP成员国、东盟成员国、中非)几乎无阻力地流动。

觉得本草老生诌诌得还有几分道理的,请点个赞,关个注!

觉得是胡诌的,请评论区批评批评。

#灿烂六月请你发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